采用新纳米乳化技术提高抗低免疫原性抗原的抗体制备成功率
一些特殊抗原(比如半抗原、亲水性氨基酸缺乏蛋白等)的低免疫原性长期以来制约着对应抗原的抗体开发与制备。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针对不同的抗原,艾柏森(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专家们在过去的6年里,从抗原偶联到佐剂改进,从增加抗原表面可及性到计算机模拟抗原-抗体的空间结合机率多方面着手,从各个角度开展了改善抗原免疫原性的方法。这里,艾柏森生物的技术专家将为大家介绍一种新的提高抗原免疫原性的方法——纳米乳化技术。
众所周知,抗原与抗体间的结合力属于分子间作用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范德华力,它包括三种:诱导力、色散力和取向力。在水环境中,由于水分子的偶极矩很大,所以取向力是主要的。很多具用高免疫原性的抗原往往极性氨基酸的组成也越多,获得高效价抗体的难度也越低,相反,很多低免疫原性的抗原往往疏水性氨基酸的组成偏多,获得高效价抗体的难度就偏高。这一现象归根结底也是由于亲水性氨基酸多数会位于成熟蛋白的表面,而在抗原的表面形成更多有极性的表位,在取向力占据主导地位的水环境中,这些偏极性的表位就像一个个抓手,更容易被抗体抓住;而许多低免疫原性的抗原其自身的性质偏非极性,所以它们与抗体间的相互作用接近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间的作用力性质,也就是主要由色散力和诱导力组成,这两种力在水环境的游离状态下相对较弱,而且很容易抗原分子间形成聚集造成抗体对游离在水环境中的抗原更加难以识别。
那么,如果有一种微型的材料,能一方面把小体积的分子进行一定程度的富集,同时能给一些虽然裸露在抗原表面,但是分子缺乏极性的氨基酸残基临时加上电荷,增加其作为一个表位的有效性,同时这种临时加上的电荷又能在后续抗体的亲和成熟过程中被及时解除(因为我们希望这个材料仅仅作为一个临时的桥梁桥接抗体与抗原某一个低抗原性的表位识别,而这种识别是建立在这个表位的空间结构基础上,而不是依托电荷极性吸附),那么就有可能凭借极性分子间的取向力提高这种抗原与抗体在初期相互结合的概率!
纳米乳化技术其实是基于双亲性分子的延展作用与其在特定环境的效能转化特点发挥作用的。其具体的功能实现过程是:经过纳米材料乳化的抗原,其疏水性氨基酸富集表位容易被双亲性分子的疏水端附着,由于双亲性分子的亲水性端在水环境下易解离形成微电荷,所以使得这些疏水性氨基酸形成的表位表面也携带上一层微电荷,而将其性质更接近极性分子,这一方面增加了抗原呈递细胞依托细胞表面受体与其接触的机会,另一方面增加了这些原本免疫原性较低的表位与抗体的取向力作用;但是这些微电荷并不会造成抗原加工处理假阳性问题,这是因为在对抗原进行蛋白质加工处理的细胞器内特定的pH环境会非常容易的中和这些微电荷,从而最终呈递给效应B细胞的抗原表位依然是中性的自然构象的表位空间结构,因此产生的抗体依然是结构识别依赖性的。
显然两亲性分子,不会只结合疏水性氨基酸富集的区域,它也会让一部分亲水性表位的免疫原性下降,因此对于一些自身免疫原性本来就很好的抗原,使用纳米乳化技术可能还会出现反效果!但是对于一些疏水性氨基酸占据主动地位,表面有效抗原十分有限,尤其是一经过传统制备工艺验证失败的抗原,采用纳米乳化技术,对表位的亲和性做一下“反转”,有可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抗体制备项目是艾柏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十几年磨砺打造的精品项目之一。公司从上游的多肽设计合成/原真核蛋白表达,到下游的抗体纯化,功能验证,都能独立承担;采用自主研发的抗原预测软件,设计的多肽抗原产生抗体的几率达到 95%,结合先进的多肽合成技术,可以为客户快速地合成出纯度达85%以上的多肽抗原;公司的偶联实验操作人员,全部是有过蛋白制备类研究背景的硕士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员,保证从多种载体蛋白和多样的偶联方式中选择出最佳的偶联方案,保证偶联的多肽具备很强的免疫原性及抗原性;同时公司在国内率先引进先进的纳米技术乳化抗原,结合优异的抗原分析技术,使得低免疫原性抗原在体内产生更好的免疫应答反应。
欢迎各位新老客户来电垂询公司抗体制备服务,艾柏森全体员工愿竭诚为各位服务。
LINK: www.aiocenter.com
联系方式:
艾柏森生物——您身边的抗体服务专家
联系人:曲先生
400电话:4009658633
办公电话:010-56256916
企业QQ:3536562335
网址:http://www.abiocenter.com/
|